我在六朝傳道

日日生

玄幻小說

山東濟州府,天氣炎熱。
暮色下太陽終於舍得下山,被烘烤了壹天的大地,才稍微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九百五十九章 串聯

我在六朝傳道 by 日日生

2023-10-25 22:30

  紫禁城,是大明的皇宮,當初朱元璋花了大心思修建的。
  如今李漁再看,才看出壹點門道來,這裏的道路極多,但是都是單向的,稍微壹關門,就是壹道關卡,可以據兵防守。
  看來老朱當年對自己的處境並不是很放心。
  朱標和李漁信步走在宮中,身後則是壹群官員。
  二喬由皇後作陪,在後宮閑聊。
  朱標背著手,說道:“大唐那邊傳來快信,說是天庭大軍壓境,在他們長安城上,擺了壹道最後通牒。”
  李漁點頭道:“意料之中。”
  李漁沒有想到,天庭會先去大唐,但是他確實料到了最近會出事。
  說到底,還是因為地脈之靈的覺醒。
  這個東西,可能讓天庭感覺到威脅了。
  此時的李漁還不知道,太多的巧合,讓天庭懷疑有人在暗中操縱著這壹切。
  他們出手也是迫不得已,因為天庭如今也不是想做什麽就做什麽的。
  他們如今面臨的問題,可能比人間還要多。
  玉帝雖然掌握有法則之力,但是已無法控制所有神仙,很多神仙都有了自己的山頭和想法。
  三十六重天上,正面臨著藩鎮割據,這可真是太陽底下無新事,讓人不得不感嘆,不愧是從人間上去的。
  朱標嘆了口氣,說道:“既然長安去了神仙,金陵也不會太晚,朕有意速戰速決,不知道其余幾位如何看待。”
  速戰未必能速決,但是卻可以避免更多的意外,李漁對此十分支持。
  說實話,他早就想打了,打著打著,人間的強者和天庭的勢力,都會審時度勢,參與進來。
  至於他們選擇哪壹邊,就不知道了。
  李漁不怕,他覺得自己機會很大,幾代人布局到如今,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。
  就算是輸了,那也是薪火相傳中的壹輪,為後人開啟壹個反抗的紀元。
  總不能在天庭的威壓下當壹群被豢養的人畜吧?
  只要有反抗之心,那麽所有的事情,就會變的完全不壹樣,就怕整個人族都沒有了反抗天庭的意誌。
  “我會將陛下的想法,帶給其他幾位皇帝,若是有可能的話,大家聚在壹起商議壹下也不是不行。”
  “這個主意好!”朱標馬上同意,“朕提議去長安,他們不是在長安下通牒麽,我們都去長安,讓這些神知道,他們威脅不到任何人。”
  李漁沒有想到朱標這麽爆烈,人皇聚會,選在天兵壓境的長安,確實能鼓舞人心,振奮氣勢。
  只要不出事,那麽天庭絕對是最難堪的壹方,他們勢必會惱羞成怒。
  這個主意很好,就是不知道其他幾位皇帝,有沒有這個魄力。
  朱標確實然李漁刮目相看,難怪世人對他的評價是:溫如玉,烈如鋼。
  朱標的背後是大明,乃是僅次於大唐的第二帝國,國力強盛。
  大明的表態很是關鍵,在其他幾國中,李漁默默盤算了壹下,曹劉估計不怕,趙福金自不用說,結果到最後還是要看權哥。
  權哥……只能說實在是太關鍵了。
  這次他也得硬氣壹回才行啊,李漁心中暗暗告訴自己權哥肯定沒有問題。
  再怎麽說,也是孫堅的兒子,孫策的弟弟。
  這時候東吳的皇帝要是孫策……
  估計非但不用懷疑他們東吳來不來,還能看到東吳做先鋒。
  說不得,自己還是要去壹趟建業,那地方李漁現在不想多去,因為他拿走了東吳君臣的不死藥。
  江東那群人看見李漁,就跟餓狼壹樣,眼珠子都冒光。
  他們太想拿回不死藥了,但是李漁確實不能給,其實他自己無所謂,但是壹定要給天下人壹個交待。
  李漁對東吳剛開始有些敵意,但隨著境界的上升,他已經沒有那個心思去想壹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了。
  做大事,要有大壹點的格局,否則註定會敗北。
  孫權和周瑜、魯肅、陸遜這些人,相處久了,李漁發現他們也都有各自的閃光之處。
  這世道哪有絕對的好人,如果有,肯定不會是創業的豪傑。
  最多是朱標這種,繼承了龐大的帝國,還可能是個善人。
  孫權周瑜可是創業的壹代。
  “不管他們願不願意,朕意已決,過幾天就帶上大明的兵馬,前去長安。”
  朱標的態度很堅決,他不顧別人,身為第二強國,他要給其他四國立個榜樣了。
  看起來,朱標已經和李世民聯系過了,否則他不會這麽果決。
  如今的中原,也確實不是以前的格局了,人皇相見變得日益頻繁。
  將來的六朝,雖然是六個國家,恐怕民間和官方的聯系會越來越密。
  若是真有這個局面,也未嘗不是個好事,六個國家相互制約的話,彼此沒有什麽戰事爭端,可能還是壹件好事。
  反正人口就這些,妳要是太離譜,我就去其他國家,這樣六朝就會內卷起來,反而會采取更加好的政策。
  就如同冷戰時候壹樣,那時候是人類進步最大的時候。
  壹個大壹統的王朝,不可避免會走向腐朽,就連天庭也不例外。
  當六朝的地盤都足夠大的時候,人口就變成了最重要的資源。
  “陛下準備帶誰去?”
  朱標沒有多想,他也不會對李漁隱瞞,直接說道:“於謙和戚繼光。”
  “陛下英明。”
  李漁覺得他帶的這兩個人非常靠譜,至於兵馬,大明的兵馬都不算差,尤其是戚家軍。
  有元符仙舟,很快就能到長安,那時候長安可就熱鬧了。
  這要是其他人皇去,多半還會有人懷疑,是不是要把大唐架起來,讓他們被火烤。
  但是朱標去的話,所有人都知道,他是來幫忙的。
  這就是人的名聲的重要性,人的名樹的影,看似虛無縹緲,有時候真的有大用處。
  “道長可隨我們壹起去?”
  李漁搖了搖頭,他不能這個時候去,他還要搞串聯呢。
  如今的六朝還不能沒有李漁這個粘合劑。
  若是沒有李漁,可能他們很難直接交流,但是只要再給李漁壹些時間,讓他把六朝人皇聚合起來多壹點的話,就可以讓自己功成身退了。
  這些年來,六朝彼此之間雖然也有互相的溝通,但是官方的交流實在是太少了。
  還有幾個國家,幹脆就壹直在打仗,彼此互相視對方位仇寇。
  這種情勢下,他們能發展出正規合理的交流平臺就怪了。
  李漁橫空出世以後,其實也沒有起到多大的作用,直到他拿出了不死藥。
  不死藥,是改變壹切的開始,是人族蛻變的引子。
  由此也可以看出,人類對於死亡的恐懼,到了何種地步。
  為了可以逃避死亡,所有的恩怨都可以暫時擱置下來,壹起面對共同的敵人。
  朱標理解李漁的選擇,他知道大戰在即,李漁會有很多事要做。
  “道長若是需要大明,盡管開口,我們君臣必定全力以赴。”
  朱標的這句話,讓李漁十分舒服,他知道對方是真心誠意的。
  大明皇帝的這句話,分量是很足的,即使是李漁也會稍有些感動。
  這代表了朱標對自己的信任。
  他微微點頭,說道:“陛下也是壹樣,有需要貧道的地方,盡管開口。”
  兩個人對視壹笑,然後便分道揚鑣,各自去準備接下來的遠行。
  ……
  “又要走?”
  小喬不滿地說道:“還沒玩夠呢。”
  她們剛到大明,金陵這個地方,與六朝其他都城比,頗有壹些獨特的氣質。
  二喬都很喜歡這裏,而且還是和李漁來的,就更加沒有遺憾了。
  可是剛體會到這裏的好處,李漁就拽著她們要走,小喬直接就說道:“不走了,我們在這裏待幾天,妳自己走吧。”
  李漁搖頭道:“不行!接下來妳們必須跟著我,我到哪裏,妳們就得在哪裏。”
  “憑什麽?”小喬冷哼壹聲道:“妳當妳是誰?”
  李漁直接揚起手掌,白光壹閃,把她們收到了風月寶鑒內。
  小喬氣的掐腰跳腳,但是無濟於事,李漁已經禦空而起了。
  他不會把二喬撇下,因為她們的至陰之體,可能會遭遇不測。
  若是真化魔了,李漁又不在身邊,無法阻止。
  到時候就難辦了。
  以李漁的性格,真讓他手刃魔化的二喬,比殺了他還難受。
  金陵,依舊籠罩在壹片祥和之中,絲毫不知道他們的皇帝即將去參戰。
  李漁俯瞰這座城池,到處充滿了生機,對於中原來說,這幾座大城確實有著非凡的意義。
  盡管大地上城池眾多,但是能到長安、汴梁、金陵這個地步的,卻屈指可數。
  每壹個這樣的城池,都是匯聚了無數的人氣,這種不可觸摸的靈氣,是壹種很奇特的存在。
  人氣興盛之地,必然是人才輩出之地。
  如今的長安,恐怕是人心惶惶,希望朱標的到來,能夠讓他們稍微緩解壹下。
  李漁嘆了口氣,此時顧不上傷懷了,他需要馬上勸服孫權。
  好在孫權這個人是聽勸的。
  好在孫權這個人雖然狗了點,但是大事上還是靠得住的。
  李漁覺得自己有信心,能夠勸孫權以大局為重,別只盯著他這壹畝三分地了。
  孫權盯著自己的家底,不求上進,其實也不是生下來就這樣。
  再怎麽說,也是秉父兄之遺烈。
  尤其是赤壁之前,因為不太清楚對面情況,甚至還把太子也牽涉進來。
  後來真正讓孫權變成這樣的,可能還要說是張遼。
  當年合肥壹戰,張遼算是把孫權心中,那小小的上進心給吞了。
  李漁也暗暗提醒自己,到了建業,什麽話都能說,但是盡量不要說起合肥這兩個字來。
  張遼在合肥,已經不是勇不勇的問題了,他是直接蔑視江東群雄。
  他率領幾百人橫沖直撞,殺進殺出,論血腥程度,直逼當年的長阪坡。
  曹操也是心大,當初竟然派他和李典壹起守城。
  李典和張遼,是仇人見面,分外眼紅。
  李典和李漁來自壹個地方,是山陽郡鉅野縣。
  那時候呂布占領了這裏,為了湊齊糧草,便下令盤剝當地士族。
  李典家是世代大戶,李典是李氏的後起之秀。
  但是呂布做事,壹貫是十分粗暴,他派人收稅時候,遇到了壹些抵抗,竟然直接下令屠殺。
  當時張遼是呂布的手下,他負責的就是李典家所在的地方。張遼這個人十分純粹,既然主公都發話了,那還等什麽。
  在他的鐵腕手段下,確實收起來些錢財,但是再想繼續再次,已經是沒有可能了。
  後來呂布敗亡,李典這些人投奔了曹操,慢慢的積累戰功,混到了高位。
  但是張遼也投奔曹操了,他的本事太過顯眼,以至於曹操把他排在了李典等人的前面。
  於是,才有了孫十萬的故事,讓江東壹帶的百姓,世代流傳。
  李漁幾乎是在壹個瞬息見,便從高空落地,沒有壹點損傷。
  他沒有直接進城,而是選擇了壹個郊野,然後整理了下衣冠,這才入城去。
  因為李漁來的次數有點多,所以東吳百姓,很多都認得出來。
  這壹回如此低調,應該是不會被人發現,李漁來到皇城外,果然連侍衛也沒認出來。
  果然,來到皇城內,也沒有多少人迎接。
  此時的孫權,坐在壹個桌椅前,看向自己最倚重的兩個臣子——周瑜和魯肅。
  “唐皇傳來密信,說是天庭大兵壓境,諸位以為如何?”
  周瑜冷笑壹聲道:“大唐皇帝估計做夢都能小知道天庭的實力,說起來怎麽還不打啊?”
  還不打的原因,在這個傳遍天下的六朝第壹強國的唐皇帝,還在猶豫要不要先發制人。
  很多人都以為大唐會屈膝請降,但是他們沒有。
  六朝第壹強國,不是吹出來的,大唐的態度,將會影響到其他五國。
  在東吳的皇宮走壹圈的話,可能連大明紫禁城的壹半大小都沒有,這裏的道路很短,城墻也不高,充滿了各種古色生香的涼亭走廡。
  對於東吳來說,真讓人打到建業,皇城的防禦力量已經不再重要。
  所以他們寧願把更多的人力物力,用在外城的修建上。
  此時,壹個小兵跑來,抱拳道:“正經道士求見。”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